节目预告|《强国智造》栏目2025年8月20日:《突围》

生成式 AI 的蓬勃浪潮正以雷霆万钧之势触发全球算力的深刻变革,推动半导体行业朝着更高精度节点大步的迈进。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光刻机、薄膜沉积设备、刻蚀设备共同构成了支撑产业发展的黄金三角,其中薄膜沉积设备更是解锁 3D 芯片架构的核心钥匙。长久以来,如何在硅片之上构建超微立体结构一直是横亘在中国芯片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2024 年,研微(江苏)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破题之解。接下来,我们就跟随着创始人林兴的脚步,一同去揭开神秘原子级造芯术的背后奥秘。

图片


研微(江苏)半导体有限公司


图片



2025/8/20  星期三 11:38

2025/8/20  星期三 19:38

2025/8/21  星期四 08:38

2025/8/21  星期四 15:38

2025/8/21  星期四 23:38


建议提前五分钟观看

(如频道播出时间有所调整,以频道播出时间为准)


图片

图片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林兴博士深耕半导体设备领域近 20 年,他曾任多家国际知名设备企业核心研发负责人,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与百折不挠的精神,带领团队冲破重重技术壁垒,手握 50 余项国际专利,成为推动行业前行的中流砥柱。


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于漫漫征途之上,林兴和他的团队以砥志研思、积微成著为信念,披荆斩棘。回首过往,那片曾经荒芜寂寥的空地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已矗立起现代化的厂房;曾经的一无所有,经他们的拼搏,如今已成功研发出十余台先进设备。从 0 到 1 的这条道路布满荆棘,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与挑战。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林兴与团队成员常常于深夜加班,灯火通明之处,映射出的是他们对科技梦想矢志不渝的执着与追求。


2023 年,研微启动首台高端 ALD 设备研发,旨在为半导体行业带来突破性变革。然而,在核心的纳米级薄膜沉积工艺开发中,尽管研发团队反复调试参数,辉光等离子体的稳定性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公司集结多国博士团队昼夜攻关,跨国连线海外专家会诊,技术瓶颈依然难以突破。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转机竟在某个周三深夜悄然降临。林兴驱车去往公司加班时,突然灵光乍现,症结或许潜藏于某个价值不足千元的射频元件。



在半导体领域的前沿探索中,某公司在提升芯片密度的征程上遭遇棘手难题:芯片线宽骤缩,电子传输受阻,电阻率飙升,引发信号传输慢、功耗大、发热严重等问题,研发陷入僵局。与此同时,国内薄膜沉积设备技术储备不足,进口设备受限,难以契合需求。就在这时,研微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星进入了该公司的视野。经过多次深入沟通,研微凭借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创新思维,为该公司定制了一套极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获得认可。其实,这是研微首次尝试该技术的试验样本。5 个多小时的等待后,长膜完成,首组数据显示膜的均匀性与厚度控制的精确度远超预期,同时 40 纳米尺寸下颗粒度极低,最后关键电阻数值达标。这次成功开启了双方合作的良好开端。此后的时间里,研微生产的纳米制成金属原子层沉积设备成功问世并送达该公司,这不仅是研微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重大突破。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犹如一场厚积薄发的漫长征途。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一进程中,研微堪称磨砺利器的卓越典范。当前研微团队凭借原子级制造技术,成功打造出先进的 ALD 设备及外延设备技术集群。该集群囊括 Thermal ALD、PEALD、硅外延、碳化硅外延、PECVD 等核心技术,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集成电路、功率器件、射频元件以及先进封装等关键领域。以自主研发的 PEALD 设备为例,其所生产的薄膜均匀度小于 0.15%,大幅超越行业标准。此设备自 2023 年 8 月立项以来,现已实现逻辑、存储、先进封装等三个半导体细分赛道的全面覆盖。长期坚持不懈的技术深耕,使得研微构建起独具特色的 ALD 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研微还将软件诊断算法与精密机械系统深度融合,打造出高效实时监测网络,故障排除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这一系列斐然成就的背后,是以林兴博士为代表的顶尖人才团队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